“今年前三季度我們累計虧損4000萬元左右,其中6—9月虧損最為嚴重,整體經營情況不是很理想。”山西高義煤化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張高平日 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,當地很多小型焦化企業早已關門歇業,支撐下來的為數不多。焦化企業處于“煤—焦—鋼”產業鏈中游,利潤受上、下游影響較大,議價能力 不強,生存境況令人擔憂。
“今年6月的下跌行情來得太猛烈,讓人有些措手不及。”張高平解釋說,短短的幾個月內,煤價和焦炭價格一路下滑,跌幅在100—120元/噸,最高有400—500元/噸,虧損企業大幅增加。
張高平介紹,中型焦化廠煉焦的原料成本占總成本的80%—90%,人力成本相對較低。因此,焦化企業的利潤空間主要看原料,而所有的原料需要外購,企業生產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。
據了解,目前山西省大型鋼廠所屬的焦化企業,主要采用大鋼廠與大煤礦按月定價的模式,支付一定的預付款并于次月結算。而一些獨立的民營焦化企業,只能 憑經驗對產品質量進行比較,尋求相對合理的價位。鋼材市場價格漲跌傳導至焦煤市場一般需要一個多月,當焦炭價格下滑時,大型焦鋼企業的煉焦煤采購成本仍較 高,市場風險放大。
盡管10月份以來煤和焦炭價格止跌企穩,山西地區焦化行業經營情況有所改善,但虧損仍在持續。據卓創資訊監測,截至上周,山西地區獨立焦化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,只是虧損幅度由前期最高點250—300元/噸,下降至目前的100元/噸附近。
在焦炭生產過程中,還會有煤焦油、粗苯等附加值較高的煤化工產品。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,目前山西焦化(8.440.030.36%)企業在焦炭上 基本處于虧損狀態,多依靠“以化養焦”模式,即出售化工副產品,來彌補焦炭上的虧損,甚至實現盈利。“焦化副產品銷量一直較好,目前焦化廠的利潤百分之百 來自于此。”張高平介紹,化工副產品的利潤很高,較焦炭要高出150元/噸。
此外,與上下游企業聯合,降低成本,擴大規模,形成規模效應成為焦化企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。“整體來看,煤焦鋼合作可以銷定產,控制生產總量,有利于 行業的平穩健康運行。”一德期貨分析師田立超稱,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,焦化企業高消耗、高排放的低效益經營模式注定要被市場淘汰,取而代之的將是焦化 企業的“聯合艦隊”,甚至還有焦煤、焦鐵、焦鋼聯盟。
焦化企業經營模式待轉變
作者:網站編輯 來源:中國新型肥料網 日期:2012-11-03 11:30:45